Keep 选品 品牌容器:不被消费者优先选择的,不叫品牌,叫商标

品牌容器:不被消费者优先选择的,不叫品牌,叫商标

一位朋友听完《刘润·5分钟商学院》“交易成本”的概念后,对我说:真是太有道理了!我公司产品的“交易成本”就非常…

一位朋友听完《刘润·5分钟商学院》“交易成本”的概念后,对我说:真是太有道理了!我公司产品的“交易成本”就非常高。我的产品非常好,各项指标都是业内第一,但是客户搜寻、了解、信任、到最后购买的“交易成本”非常高。润总,你说怎么办好呢?

我说,你的客户之所以要付出这么高的交易成本,是因为对你的产品,不了解,不信任,不偏好。所以,他必须花大力气在很多产品中比较,“交易成本”当然很高。想要降低交易成本,就要把“了解,信任,偏好”从你的产品中提取出来,装到一个容器里。这个容器越满,你的客户就会越毫不犹豫地购买你的商品,交易成本就会大大下降。这个容器,叫做品牌。

概念:品牌容器

品牌的英文是Brand,古挪威文的意思是“烧灼”。古代人用这种方式来标记家畜等私有财产。到了中世纪,欧洲手工艺者用这种方法在自己的作品上烧灼标记,以便识别,于是就有了 “品牌”。如果产品好,用户就会把他的喜爱,积累在这个烧灼的标志上,省去“搜寻、了解,信任”的过程,直接购买。对这个“手工艺者”来说,就节省了“交易成本”。

运用:建立“品牌容器”的三种方法

第一,从你的产品中,抽取一种叫做“品类”的特殊价值,装进品牌容器。

品类指的是,你做的产品,和别人不是一类。你解决的是也许很细分,但是很独特的需求。你希望你的客户,在这个细分的品类选择上,因为对你的了解,而越来越信任,最后产生偏好。比如“怕上火,就喝王老吉”。饮料无数种,但是王老吉创立了一个“品类”,然后通过广告、营销、赞助综艺节目,不断往这个容器里注入品类价值,让消费者最终产生偏好。特劳特甚至根据“品类价值”,提出了著名的“定位理论”。

第二,往品牌容器里注入“品位”价值。

品位价值比较感性。有些人特别喜欢一个品牌是因为它的品牌故事,比如Chanel创始人香奈儿女士的才华、名利、恋情和女权思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;也有人喜欢的是品牌背后的设计模式,比如说LV包包经典耐看的图案,GUCCI时装的性感奢华;还有人喜欢品牌带来的同伴认可,比如戴上万国手表让朋友们觉得他很有品位。品位价值,甚至产生了我们在第20期讲的“凡勃伦效应”,不买最好,只买最贵。

第三,往品牌容器里注入“品质”价值。

20世纪80年代初,日本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,无印良品在1983年应运而生。无印良品的口号是“物有所值”,强调“品质”价值。它的产品拿掉了商标,包装设计非常简洁,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,降低了成本和价格。强调“去品牌溢价”,仅突出品质的无印良品,今天反而因此成为了著名品牌。我们提到的海尔,显然,他的“品牌容器”里,满满的都是品质价值。

小结:怎么建设品牌?

努力是必须的。但努力之前,你首先要想清楚,你打算往“品牌容器”里,注入:1)品类价值,也就是我和别人不一样,还是2)品位价值,我比别人更显得你有档次;还是3)品质价值,我的质量是最好的。

注:此篇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来源于本人听 “得到” APP中关于《刘润·5分钟商学院》书中了解得到的,之所以分享出来是觉得希望对我们对品牌的认识有新的启发,当时听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产生很多思维共鸣上的一些东西,好文共享。

作者: Keep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